2025年9月5日,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鄂碳行实践团”抵达黄冈红安县,开启了以“科技助农、绿色兴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之旅。首日,团队深入红安县张家湾村,围绕土壤健康、农产品品质与植物生长状况开展了多项科学调研与技术服务活动。成员周蓝兰、章成兰、伍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实地检测与观察,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与实践建议。
实践首站,团队聚焦农业生产的根基——土壤与水源。在张家湾村农田区,成员们采用专业pH试纸,对多处代表性田块的土壤进行了系统采样与测试。通过多点取样、混合检测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代表性。

测试过程中,队员伍玥详细记录了不同地块的pH值,并向当地农户初步解释了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养分有效性,进而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检测,我们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理解土壤条件,为精准施肥、改善地力提供依据。

红安苕(红安红薯)是黄冈地区的知名地理标志农产品,更是张家湾村的重要经济作物。为帮助农户提升产品竞争力,实践团对当地种植的红安苕进行了随机取样甜度测试。队长周蓝兰使用手持糖度计,对块根进行了现场测定。甜度是影响红薯口感与市场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测量,帮助农户筛选更优质的品种,或优化种植管理措施。测试发现,不同种植管理条件下的红薯甜度存在一定差异。

除土壤与产品检测外,实践团还深入田间,对当地主要作物(包括芝麻、红薯、蔬菜等)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实地观察与记录。成员伍玥利用所学植物生理学知识,仔细观察了作物叶色、株高、病虫害迹象及总体长势。“我们发现部分田块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症状,也有少量病虫害发生”。及时识别这些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实现绿色高产的关键。绿色防控、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强调科学管理对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

鄂碳行实践团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饱满的服务热情,完成了既定调研目标,团队成员不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了自身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切体会到科技助农、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接下来,实践团将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传播生态文明中的积极作用,为当地农业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