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商务分析方向)
一、专业特色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行各业对于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2018年教育部将“数字经济”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科门类为经济学类,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我校数字经济专业于2025年获教育部批准开设并正式招生,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字经济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数字经济复合型应用人才。
数字经济((商务分析方向))专业是集经济学、数据科学和管理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专业,以经济学为根基,数字技术为手段,融合管理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坚持“学科交叉、技术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思路,使学生具备数字经济分析能力和数字经济技术应用能力,能在数字经济相关的政府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数据分析、数字化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占比35.29%;教授4人,副教授7人,副高以上教师占比64.71%;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者学习经历的教师3人,占比17.65%。此外还有多名企业高管和特聘教授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数字经济专业已拥有一支以黄汉民教授、博导为学科带头人,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研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团队。
学科带头人黄汉民教授
黄汉民,男,汉族,中共党员, 湖南宁远人( 1960年出生 ),教授、博士、博导,现任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院长、湖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价格协会理事、全国高校价格理论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价格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商务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国际贸易学会顾问。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等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出版多部经济贸易类教材、工具书;曾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2004年获湖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17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多次赴境外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
三、校企校地合作
数字经济(商务分析方向)专业隶属于金融与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搭建了多个校企合作平台,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洽谈,拟共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与楚天同创科技企业孵化管理(武汉)有限公司以及武汉阳逻港口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及校企合作协议;另外组织学生在eBay平台进行电商实际账号的操作。校企协同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保障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师生参观武汉阳逻港口服务有限公司并举行“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四、实习实训场地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立了专业综合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实验云平台、模拟沙盘,跨境电商摄影棚等全新硬件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现实条件。
国贸税收综合实验室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化办学优势显著。本专业教师3名教师具有不同国家的海外留学或者学习经历,2名教师获学校公派出国访学项目,提高教师学术能力,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为提升教学水准起到良好效果。
胡方,教授,经济学博士。曾在日本留学多年,攻读硕士和博士课程,其后进入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博士后研究资格
殷思晗,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专任教师,英国杜伦大学金融管理硕士
欧阳婧烨,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专任教师,伯明翰大学学士,伦敦大学学院硕士
另外,本专业依托学校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的赴国外交流项目,如剑桥大学交流学习、南非斯坦福大学学习交流、OB拓展项目、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合作交流等,重视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丰富学生的国际化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各类求学海外的机会。
六、学生就业
数字经济打破了时空界限,形成了协同、开放、多边的经济模式,新就业形态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兴起。随着各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政府治理现代化推进持续深入,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相关岗位亦相继涌现,数字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学生就业前景好,就业去向广泛。毕业生能在数字经济相关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分析、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资产管理、数据运营分析与决策以及产业数字化建设等工作,也可前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从事数字经济与贸易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