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谷城县茨河镇如松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的目光被一盆清水和五彩斑斓的颜料深深吸引。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暖阳“丹桂襄行,育松向阳”支教团的志愿者们以非遗漆扇制作为主题,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课。

“以漆为笔,以水为墨,一进一出间,东方绝美色彩便在扇上翩翩起舞。”支教老师田海露手持一把精美的漆扇,向孩子们介绍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物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大漆的历史与珍贵性。“一棵漆树至少要成长七年才能割漆,而一斤大漆需要采集上千棵树,这就是‘百里千刀一斤漆’的由来。”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课堂上,支教团队设计了“滴、拨、转、印”四个环节。孩子们用滴管将颜料轻轻滴入水中,看着色彩在水面晕染开来,再用竹签拨动水面,创造出独特的纹理图案。“老师,我的颜料像彩虹一样散开了!”三年级学生黄皓宇兴奋地喊道。最后,孩子们将扇面缓缓浸入水中,再轻轻提起,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便跃然眼前。

课后,孩子们举着自己制作的漆扇爱不释手。支教队长杨鑫巧表示:“这不仅是手工课,更是一堂文化传承课。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此次非遗漆扇课堂,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水中作画”的奇妙,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支教团用一盆清水、几滴彩漆,为乡村孩子打开了通往传统艺术的大门,也让非遗文化的火种在稚嫩的心灵中悄然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