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暖阳筑梦,‘经’彩薤山”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在仲夏的大薤山将多功能教室打造成 “网络世界安全探险” 营地,为当地乡村儿童带来沉浸式网络安全启蒙之旅,旨在填补乡村网络素养教育空白,助孩子们筑牢数字安全防线。志愿者们将抽象网络风险转化为卡通形象和闯关游戏,还亲手制作教具、编写剧本、排练情景剧,搭建四大互动关卡,让孩子们在闯关游戏中掌握防护技能,使这堂“探险课”远超简单宣讲。

“同学们,网络像一片大海,既能载舟,也能覆舟……”随着主讲人郑敏的开场白,一场充满童趣又干货满满的“探险”正式启程。课堂上,志愿者们既是老师,也是“演员”。在“怪兽图鉴”环节,志愿者扮演的“假朋友”刚用零食引诱孩子说出学校信息,台下立刻响起稚嫩而坚定的制止声:“不能告诉他!这是隐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人、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个人信息。在“密码工坊”,孩子们争相分享心得:“密码要像‘铠甲’一样坚固!”互动游戏让设置高强度密码的技巧深入人心。

课程尾声,孩子们郑重接过“家庭网络安全卫士”任务卡:监督父母不扫陌生二维码、帮爷爷奶奶设置手机密码、劝阻弟妹游戏充值。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神情,队员们倍感欣慰。“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上网还有这么多‘陷阱’!”一个孩子兴奋地说,“亲身体验了骗子怎么骗人,以后上网一定更小心。”这朴实的反馈,是对志愿者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这里的留守儿童多,祖辈监护人对网络风险了解有限。”队员郑敏边整理着孩子们刚用过的卡通道具边说,“我们设计这套互动课程,就是想将安全意识寓教于乐,真正走进孩子们心里。”从调研到设计,从排练到授课,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思考和汗水。

这场活动像一颗种子,让安全意识在乡村生根发芽。”夜色中的大薤山,星空下的教室灯火通明。当孩子们高举自制的“网络安全小卫士”勋章合影时,这堂由武汉学院学子们倾力打造的“探险课”,不仅点亮了孩子们对网络世界的认知,更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安全自护的种子,为乡村的夏日增添了一抹智慧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