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乡遇美好实践团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张集村,走进当地民营企业奥胜电子厂。团队成员深入探寻工厂的经营理念与生产环节,在与钢铁齿轮、精密零件的“对话”中,以青春视角触摸制造业的脉动,于观察体验间收获了课本之外的成长感悟。

探访前,队长鞠晨晨已与奥胜电子厂负责人提前对接,对方的热情接待让团队倍感温暖。刚踏入产业园,工厂的工作环境便让成员们眼前一亮,有人不禁感叹:“哇,竟然有空调,太舒服了!”交流中,负责人介绍,奥胜始终将员工工作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车间内整洁明亮,空调、吊扇等设备一应俱全,从根源上避免暑期高温中暑。“既然聘用了大家,就得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朴实的话语里,藏着企业对员工的深切关怀。调研中,团队还发现工厂员工里有不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这不仅体现了对特殊群体“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视,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建设强富美张集"的发展口号。

负责人细细讲述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从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稳步前行,每个阶段的重要节点都清晰可辨。“我们回乡创业,就是想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她强调,工厂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这份扎根乡土的情怀与坚守,让团队心生敬畏。据介绍,该厂以电子零部件加工为主营业务,是现代电子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负责人眼中闪烁着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工厂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生产车间与办公区域。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氛围和办公环境。负责人带领团队观看了磁环绕线圈、预切脚、焊锡、穿底板、点胶、进烤箱烘烤、成品切脚、阿肯测试、耐压测试、成品测试、外观检测、成品包装、出货等工序的进行。各区域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其中,工厂中还配备有教习人员对尚未熟悉工作内容的员工进行指导。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员工的错误率,还营造了团结、友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产业的产出率。正是因为员工们的细致认真,才会有越来越多高质量的零部件从农村流向城市。在与工厂负责人的交流中,负责摄影的团队成员何其佳说:“以前总觉得中国制造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现在发现它就藏在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位劳动者的双手里。”

此次走访意义深远:既为实践团提供了观察乡村民营企业发展的鲜活样本,也为乡村振兴工作积累了宝贵素材。通过与负责人的深入沟通和实地探访,团队对张集镇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理念及运营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加深了对乡村产业现状的理解。而对员工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特殊群体就业状况的调研,更直观展现了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落实发展口号上的具体行动——奥胜电子厂正以实际作为,在带动乡村就业、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引领与示范作用。

这场没有惊天动地情节的工厂探访,却让团队在与制造业的近距离接触中,触摸到了经济发展的肌理,感受到了劳动者的温度。正如队长鞠晨晨与负责人交流时所说:“三下乡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我们走出象牙塔,在真实的社会课堂里读懂‘知行合一'的分量,明白劳动与青春的价值,唯有扎根大地的实践,才能让梦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