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至27日,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直尕思得专业实践团队深入湖北省利川市,以“旅游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为主题,在文旅局的支持下前往龙船水乡、腾龙洞、佛宝山、谋道水杉植物公园四大核心景区展开专项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方式,挖掘当地旅游经济潜力,探索金融工具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为利川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智慧。
探秘自然奇观,解码旅游经济“流量密码”
利川市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调研首站,团队走进国家4A级景区龙船水乡,乘船穿越世界最长水洞“水莲洞”,感受“水乡古韵”与喀斯特地貌的完美融合。团队建议通过“金融+文旅”模式,开发沉浸式夜游项目、非遗文化体验工坊,并联合银行推出“旅游分期贷”,帮助景区升级设施、延长产业链。

在腾龙洞,团队实地考察了亚洲最大溶洞的“地质奇观+激光秀”双IP运营模式。作为利川文旅产业创新标杆,利川东元文化金融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全球首个“洞穴5D沉浸式光影剧场”成为焦点——该项目以裸眼3D全息技术将4000平方米洞穴空间转化为动态艺术场域,日均吸引游客超4000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0%。


聚焦生态保护,探索“绿水青山”变现路径
佛宝山景区以“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闻名,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团队徒步考察了景区内的“碳中和林”项目,发现通过碳汇交易、生态补偿金等金融工具,当地已实现“保护性开发”的初步探索。团队成员、金融专业学生李想表示:“这种模式既激励了游客参与生态保护,又为景区开辟了非票收入渠道,值得推广。”
在谋道水杉植物公园,团队重点调研了“世界唯一现存野生水杉母树”的文旅价值。作为全球水杉研究“活化石”,该景区年接待科研人员超5000人次,但科普旅游开发滞后。团队建议联合高校、金融机构打造“水杉生态银行”:游客可通过认养水杉、捐赠科研基金获得数字藏品,资金用于景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形成“科研-旅游-金融”闭环。

政企学研联动,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调研期间,团队与利川市文旅局、农村商业利川支行、景区运营方召开专题研讨会。文旅局副局长张伟指出:“直尕思得团队的方案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尤其是‘旅游分期贷’‘碳积分’等金融创新工具,为破解景区融资难、产品单一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农业银行利川支行行长王磊透露,该行正筹备设立5000万元“乡村振兴文旅专项基金”,优先支持团队提出的民宿改造、夜游经济等项目。

团队指导老师王东苑总结道:“利川旅游经济已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金融支持力度、产品迭代速度仍需加强。我们将持续跟踪调研成果落地,推动‘论文写在大地’上。”
青春赋能乡村,实践显担当
此次调研是直尕思得团队第一次深入地区开展金融专业实践活动,队长黄米同学表示:“从课堂到田野,我们深刻体会到‘专业服务社会’的价值”。未来将继续扎根基层,用金融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直尕思得团队已与利川市文旅局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下一步将围绕“避暑经济”“非遗活化”等主题开展跟踪研究,助力利川打造“鄂西生态旅游圈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