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7 日,武汉学院 “暖阳十里,宜路生花” 支教队在宜都市十里铺村拉开暑期支教序幕。首堂 “非遗传承・脸谱绘梦” 主题课上,志愿者以川剧脸谱为载体,带领乡村孩童穿越千年戏曲文脉,让国家级非遗技艺在暑期课堂焕发新生。

“当锣鼓声在戏台响起,一张张脸谱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支教队吴天歌老师以设问开场,用明清时期的戏曲年画、现代川剧演出影像等素材,串联起川剧从民间杂耍到非遗瑰宝的演变历程。在 “变脸奥秘工坊” 环节,他通过动态图解对比 “抹脸”“吹脸” 技法差异,配合《三国演义》角色脸谱分析,揭示 “红忠紫孝、黑正白奸” 的色彩寓意 —— 当讲到关羽脸谱的 “丹凤眼” 勾勒需呼应忠义品格时,孩子们纷纷拿出纸笔记录关键词。
在实践创作环节,志愿者小老师们化身“脸谱导师”,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调制油彩、勾勒轮廓。红、黑、白、蓝等色彩在孩子们的笔尖下跃动,关羽的“丹凤眼”、张飞的“蝴蝶谱”等经典脸谱造型逐渐成型。

支教队队长周雪妍介绍,本次川剧脸谱课程是“非遗进乡村”系列活动的开篇,后续还将开展扎染、剪纸等传统技艺教学,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乡村儿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心中播下非遗传承的种子。十里铺村村委会负责人表示:武汉学院支教队以文化赋能暑期教育,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当夕阳为教室的脸谱作品镀上金边,这场融合历史厚重与童趣想象的非遗课堂,已然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文化认同的种子。正如志愿者在课程结语中所说:“川剧脸谱的油彩会干,但传统美学的生命力永远鲜活。” 接下来,支教队将以 “文化 + 教育” 双轮驱动,持续为乡村暑期教育注入传统文化的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