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周蓝兰,共青团员,国际经济与贸易2201班宣传委员。学年班级综合测评排名1/55,获评“优秀学生一等奖”“优秀学生二等奖”“校艺术团优秀干事”等荣誉。持有中级跨境电子商务师、技术经理人职业资格证书。竞赛领域成果丰硕,2025年累计斩获5项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科研实践方面,以骨干成员身份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拥有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撰写1篇学术论文。职场实践中,在中国黄金湖北总店(央企)实践期间,凭突出业绩破格进入企业人才储备系统;现在武汉中科超级云计算有限公司(央企)实习,同时兼任梧桐杯竞赛武汉学院区执行主任,高效搭建校园与央企竞赛对接桥梁。

【实践分享】
锚定方向,动态优化发展路径
“大学开始,我就明白没有规划的成长,如同在迷雾中行走”。周蓝兰谈及最初的方向时说道。入学之初便跳出“被动成长”模式,构建“竞赛提能、实践拓界、职场衔接”的三维发展框架,为应对成长中的变量,她灵活调整发展成长机制,并拆解为阶段性任务:大一夯实综合素养,大二聚焦竞赛与备考职业证书,大三发力职场实践与科研探索。
周蓝兰强调“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枷锁”。大一下学期,她曾同时报名3项竞赛、承担2项校园活动组织工作,导致精力严重分散,不仅竞赛准备仓促,班级新闻稿撰写也出现延误。意识到问题后,她用“四象限法则”梳理任务优先级,“调整后,虽然任务减少了,但每一项都能做到扎实,反而比‘贪多求全’时收获更多。”这种“谋定而善变”的规划思路,让她始终能在多元任务中保持节奏,避免陷入“忙而无果”的困境。
以赛赋能,实现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面对国家级A类竞赛,周蓝兰从最初的认知畏难,逐步成长为赛事主导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也有过‘急于求成’的阶段,后来才明白‘稳扎稳打才是最快的捷径’。”周蓝兰坦言,早期参与竞赛时,她曾追求“数量优先”,盲目报名多场赛事,却因准备不充分导致成果不佳。后来,她以“学习者”的身份向学长学姐积累经验,熟悉赛事逻辑与协作模式;半年后主动牵头组建竞赛团队,围绕赛事需求统筹规划备赛流程,精心打磨参赛项目书50+余次,全程协调团队力量,最终带领队伍拿下国家级奖项,再创我校记录。“竞赛不是‘荣誉的堆砌场’,而是‘理论落地的练兵场’。最初我也对高规格竞赛感到畏惧,但真正参与后才发现,它是提升能力的最好平台。”周蓝兰分享道。
多元实践,突破边界拓展成长维度
周蓝兰始终致力于打破校园场景局限,在多领域实践中锤炼综合素养。艺术实践方面,作为校艺术团舞蹈队一员,她参与舞蹈演出,作品不仅登上学校迎新晚会,还入选湖北教育电视台“闪耀吧-大学生”节目录制,在第八届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中斩获省级三等奖。在第十八届校运会中,她与队友并肩作战,最终斩获100×4米接力、20×60米接力两项第一名,“移形换影”项目第二名等奖项。她表示,“艺术培养审美与韧性,体育锻炼意志与体魄,二者都为我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充足能量。”她也常鼓励身边人,“好的身体素质不是天生的,只要愿意动起来,每个人都能在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服务集体,在服务中收获双向成长
“大学不只是‘自我提升的小圈子’,还是‘学会融入集体、承担责任的大课堂’。担任班委和竞赛组委会成员的经历,让我明白‘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作为班级宣传委员,她不仅认真完成“每周班会组织”“新闻稿撰写”等基础工作,还主动思考“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宣传委员不只是‘写稿子’,更是要帮班级把日常琐事理顺,让大家在班里住得舒心、学得安心。”周蓝兰用日复一日的踏实行动,把宣传工作做到班级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成为同学们心中靠谱的“暖心后盾”,也为班级的和谐运转注入了持久的温暖力量。周蓝兰认为“服务集体不是“额外负担”,而是“能力成长的催化剂”。她不仅自己深耕竞赛,还主动承担“全国大学生商科综合能力大赛”培训任务,开展培训与赛后反思,带领15支队伍入围国赛,6支队伍斩获国家级奖项(一金五银)。“服务的过程中,我需要和学院的老师、同学沟通,这些经历让我的统筹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后来在中科超级云计算有限公司实习时,我能快速对接项目需求、协调团队进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段服务经历。”周蓝兰说。

从校园舞台到央企平台,周蓝兰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坚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破局成长之路。“大学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要在尝试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周蓝兰说。无论是竞赛、实践还是服务,关键在于“敢开始、善总结、不放弃”——“遇到困难时别慌,把它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取得成绩后,仍需要进行复盘,之后不断改进继续提升。这样一步步走下来,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