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胡京樊,金融与经济学院税收学2101班学生,2025年考研上岸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专硕。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华置奖.竞赛奖学金。曾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三等奖、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一等奖、大学生ETF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税务精英挑战赛优秀奖等荣誉。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实习活动。

接受焦虑,学会与情绪共处
对于每一个考研人,心态崩溃是常态,关键是如何与焦虑共生。他认为,当发现单词背了又忘、数学题反复做错时,先告诉自己:“这很正常,别人也一样。” 焦虑不是你的敌人,而是提醒自己重视问题的信号。试着把模糊的恐惧具体化,比如“专业课进度慢”可以拆解为“每天多背一章笔记”用行动代替空想。考研比的不是谁从不焦虑,而是谁能在崩溃后更快调整回来。
考研是长跑,不是冲刺,别用“完美主义”压垮自己。刷小红书看到别人“每天14小时高效学习”,其实可能只是摆拍;焦虑室友进度比你快,但说不定他也在偷偷慌。别总想着“必须完美”,允许偶尔状态不佳,但要设定底线,比如“今天可以少学2小时,但绝不能零复习”。最后,当你真的想放弃时,回想最初的目标——考研不是为了肯定能成功,而是为了不给未来留遗憾。坚持到最后一天,你已经赢了大多数人。
碎片时间用到位,每天多抢2小时
大三课程排得密不透风,从早到晚全是,连喘气的时间都少。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接踵而至,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原本规划的考研复习时间被压缩到近乎碎片化,考研复习只能插缝进行,比如午休、课间、周末抽空学点,但零碎时间根本没法系统看书。眼看别人已经二轮复习了,自己还在补基础,心里急得要命,感觉两头忙不过来。
他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时间越碎,越得把任务分成小块。像课间10分钟或排队打饭时间可以刷单词软件或者刷政治选择题;单词每天拆成几组,通勤、排队时都能背几个;专业课直接跟着目标院校学长学姐划的重点走,避免做无用功。把课程和复习协调好,把零碎时间用足,别让课程安排拖了考研复习的后腿。

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是一句空话,他认为,考研这场持久战比的不是谁能通宵达旦,而是谁能用健康的身体扛到最后。很多人陷入“努力幻觉”,总觉得熬夜刷题、压缩吃饭时间就能抢占先机,殊不知精力透支带来的反噬远超想象。
考研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拼命奔跑的人往往倒在半程。那些看似“佛系”的考生,往往赢在“以退为进”,每天固定时间起床,用生物钟形成学习习惯。考研终极比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谁能在风雨中守住体温,用健康的身体托住持续进步的曲线。